讲到阴阳五行很多人都觉得那是风水学上的知识,可又有多少人知识中医也是非常讲究这阴阳五行的喔!下面就是关于这阴阳五行和中医的详细资料,可以来参考下喔!
阴阳五行和中医
阴阳五行与中医分类第一、用阴阳表示脏腑,组织,部位的属性。如以脏为阴,腑为阳;血为阴,气为阳;背为阳,腹为阴等。 第二、用阴阳阐明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。生理功能,如阴血主要为濡润和滋养组织,阳气主要为温养和固卫肢体;肾阴与肾阳有相互依存关系等,称为阴阳互根或阴阳资生,病理变化如阴邪内盛或阳气虚衰都可表现寒症,阳邪盛实或阴液耗伤都可以表现热症,寒症与热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,称为阴阳转化。 第三、用阴阳指导诊断和治疗。诊断如在表,里,寒,热,虚,实症侯中,区别阴症和阳症。治疗如用补阴的方法以制阳热,用温阳的方法以消阴寒,称为阴阳制约等。 第四、用阴阳区别药物的性能,如把温性热性药或有辛甘发散作用的称为阳,凉性寒性药或有酸苦涌(催吐)泄(泻下)的药物称为阴等。
阴阳五行与中医属性1、具有生发、条达、曲直作用的事物,用木来代表,春季属木; 2、具有炎热、向上作用的事物,用火来代表,春夏属火; 3、具有长养、化育、稼穑作用的事物,用土来代表,长夏属土; 4、具有清静、肃杀、从革作用的事物,用金来代表,秋季属金; 5、具有润下、寒冷作用的事物,用水来代表,冬季属水。 “天有五行,人有五脏,在天成气,在地成形”,大自然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,在人体内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,五脏又分别配胆、小肠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等五腑,而五脏又分别配合筋、脉、肉、皮毛、骨这五体。 肺属金 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记载:"天气通于肺。"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中也说:"诸气者,皆属于肺。"因此可以说,人体所有的气脉都由肺所主宰,皆归属于肺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中记载:"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"可以说,肺也是调节水道的重要器官,在肺的作用下,体内的液体变成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,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。《素问·灵蓝秘典论》中记载:"肺者,相传之官,治节出焉。"心脏能够对全身产生主宰的作用,而肺则能够辅助心脏,具有治节的功效。中医对肺进行描述时说:"肺主宣发,外合皮毛","肺为娇脏"。《易经》说肺经里流动着兑泽之气,也叫太阴湿土之气。意思是,人体肺经里弥漫的是像雾一样潮呼呼的经气,这种气息能使肺经经过的地方都能享受到雾气的滋润即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。因此,肺既怕湿气又怕干燥,恶劣的气候很容易对肺的功能造成影响,出现少痰干咳、口干舌燥、潮热盗汗、痰中带血、五心烦热等症状。 肝属木 《素问·调经论》中说:"肝藏血。"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中也说:"人卧血归于肝。"意思是肝脏具有储存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。当肝脏将血液储存起来以后,会对血液的流量进行调节,根据身体的需要来改变血液的供应。当人体肝脏功能失调时,便会导致出血病症的发生,比如头晕、目眩、四肢麻木无力,以及妇女月经减少和经闭等症状。此外,肝脏还主疏泄,《素问·五常致大论》中记载:"土疏泄,苍气达。"肝的正常疏泄对我们的情志具有调节的作用,使气息更加顺畅,精神更加欢愉。 肾属水 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中记载:"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"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也说:"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。",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中说:"夫精者,身之本也。"意思是说肾具有储存和封藏精气的作用。精能够化成气,肾精所化之气就叫做肾气,肾精不足,会导致发育缓慢和早衰、性功能减退、男女不孕等疾病;《素问·逆调论》中也说:"肾者水脏,主津液。"意思是说肾脏管辖全身的水液代谢,具有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功能。 心属火 《素问·痿论》中记载:"心主身之血脉。"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中也说:"诸血者,皆属于心",意思是说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,具有主血脉的功能。《灵枢·邪客》中记载:"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,其脏坚固,邪弗能容也;容之则心伤,心伤则神去,神去则死矣。"说明心脏具有藏神的功能,能够主管我们的精神、意识和思维活动。中医认为"心为君主之官",是"五脏六腑之大主",并且心脏和肾脏在生理和病理上总是相互影响,因此,一些补肾的食物同样也具有补心的效果,两者可以相互搭配。 脾属土 《素问·灵蓝秘典论》:"脾胃者,仓廪之管,五味出焉"。中医认为,脾具有主运化的功能,是气、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,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记载:"寒气生浊,热气生清;清气在下,则生飧泄。"意思是说脾具有主升清的功能;脾还主统血,《金匮要略》中记载:"五脏六腑之血,全赖脾气统摄。"脾气对血液有固摄的作用。脾为后天之本,进入人体的营养素都要在脾胃的运化功能下完成消化和吸收,想要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就要加强对脾的保护和调养。推荐阅读:阴阳五行与中医
阴阳五行与中医中国医学中,将五行与人脏腑、五官、形体、和情志相配合。就脏腑而言,其分配为:木肝、火心、土脾、金肺、水肾;木胆、火小肠、土胃、金大肠、水膀胱。肺脏,就像一间小房子,藏在人体之中,能接纳储藏五气,所以称它为脏肺。五行与脏肺是相对应的,,肝喜条达,木生有发,故以肝属木,心阳温馨,火有阳热,所以心也属火;脾为生化之源,土化生万物,故以脾属土;肺有肃降,金有清肃,故以肺属金;肾主水藏精,按纳音五行有水有涧下水,故肾属水。五行还与人体其它器官相互联系,并且有又与天干相配,形成一个以五行为中心的人体构造系统,而中医在进行人体病机辩证时,往往将系统内诸多因数联系起来考虑。 五行脏肺:木主肝,火主心,土主脾,金主肺,水主肾。 五行脏肺:木主胆,火主小肠,土主胃,金主大肠,水主膀胱。 五行五官:木主目,火主舌,土主口,金主鼻,水主耳。 五行之气:木主魂,火主神,土主智,金主魄,水主精。 五行脏外:木主骨,火主气,土主肉,金主精,水主脉。 五行之身:木主爪,火主面,土主唇,金主毛,水主发。 五行之味:木主酸,火主苦,土主甜,金主醒,水主咸。 五行之志:木主怒,火主喜,土主忧,金主悲,水主恐。 五行之声:木主呼,火主笑,土主歌,金主苦,水主申。 五行之季:木主春,火主夏,土主季下,金主秋,水主东。 五行之谷:木主麦,火主菽,土主稷,金主麻,水主黍。 五行之音:木主角,火主微,土主宫,金主商,水主羽。 弦脉钩脉缓脉毛脉石脉木在脏腑体内主肝与胆;木又主筋骨与四肢。 火在脏腑体内主心脏与小肠;火又主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。 土在脏腑体内主脾与胃;土又主肠及整个消化系统。 金在脏腑体内主肺与大肠;金又主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。 水在脏腑体内主肾与膀胱;水又主脑及整个泌尿系统。 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天造地化而造木生焉。刚交于柔而成根荄,柔交于刚而成枝干,叶萼属阳,华实属阴,由是草中有木,木中有草,得气之粹为良,得气之躯,得气之忌者为毒。故有五行焉,金木水火土”。这短短两个话,反映了阴阳五行之间的“生、克、之变化”,也就是阴阳五行“对立统一”的辩证关系。世界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,它们之间相互联系、相互依存、相互排斥、相互渗透、相互包含、相互扶补、他们相互制约,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。他们之间辩证的关系(“对立统一”),就是五行哲学。五行哲学是一种运动,是一种规律,它们之间密切配合,使之平衡,无限循环,有规律地运动,才能使人类在这地球上,生生不息地生存下来。 物质世界=气=阴+阳=五行(阴阳两性)=+木+火+土+金+水(阴阳两性) 五行=十神=官+印+比+食+财+七杀+伤五行(阴阳两性)=人生(阴阳两性) 这里的“气”不是空气也不是八字之中流通的气,而是一种规律,一种无形的精微的物质比如原子。 中医认为,人生百病,皆因于风(木)、寒(水)、暑(君火),湿(土)、燥(金)、火(相火)六气,病的外部征候皆根于脏肺,六气祲入账肺而病,都可以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来医病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目得金而伐,火得水而灭,,土得木而达,金得火而缺,水得土而绝”。这里讲的是五行相克的一面。那相生的一面是什么呢?据《黄帝内经》上说:“五脏受气于其所生,肝受气于心(木生火);心受气于脾(火生土);脾受气于肺(土生金);肺受气于肾(金生水);肾受气于肝(水生木)。所谓的五脏受气于其所生,也就是病气按五行相生的关系由”子“脏转化到”母“脏。不过如果母亲病了,也可能会殃及到”子“脏这就是母病及子。在五行系统中,每一个系统都与其它四个发生联系,任何两行之间总有相生或相克的关系,所以,是不是平衡所以的?关系很重要。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说:”阴阳是气,五行是质。有了质,所以做得物事出来“;天地生物,五行独先,何事而非五行,七者衮合,便是生物地财料”。 阴阳五行,不仅揭示了世界是物质的,也证明了万事万物它们都有阴阳、正反、顺逆、乐悲、苦甜、快慢、进出等两面性。而两面性也就是“矛盾”,而“矛盾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对立统一”,他们之间相互依存、相互联系、相互渗透、相互贯通,这是“矛盾的统一性”;他们相互排斥,相互对立,这是“矛盾的对立性”;他们相互制约、相互影响,于是就产生了“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”;而“矛盾”之间又相互作用,并通过一定条件下他们相互转化,量积累到一定的时候,通过相互渗透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再通过相互贯通,这时就产生了“量变到质变”:“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是一个”质“的飞要,这也揭示了运动产生矛盾,矛盾之间通过运动,就产生了”质变这个新生事物“;而新生事的”质“,就是今生的”果“;而以前的”量“就是前世的因;而”原因“及”结果“的辩证关系,也就是”对立统一“;就这样有规律地运动,无限循环,不断地产生新生事物,新生事物变成旧事物,最后消失,从有形的元素变成的无行原子,再从无形的原子变成有形的元素,最后组成,千奇百怪的,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。冰儿认为这就是五行人生! 老子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年生万物,万物负阴抱阳,充气以为和”。“道”是宇宙的本源,它派生生出阴阳,阴阳交合,化生万物。这是在五行之外发展起来的另一幅宇宙构成图。于是就产生了“辫五行以观天道”,在西汉儒家大思想家,大天文学家董仲舒提出倡导“天人感应,天人合一”,董仲舒,西汉中期的儒家代表哲学家,生于公元前179年——前104年,广川(今河北枣强)人,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,又柔和其它学说,建立“天人感应”学说。在他的《春秋繁露》中,运用阴阳五行学说,系统建立并阐述了他的“天人感应”学说思想。董仲舒说“天意难见也,其道难理。事故明阴阳入出实虚之处,所以观天之志。辨五行之本来顺逆,小大广狭,所以观天道”。冰儿觉得“天下五行本一家”!推荐阅读: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养生是怎样的
阴阳五行和中医、阴阳五行与中医阴阳五行与中医中国医学中